圆满办赛 再创佳绩——我院筹备日语配音大赛的台前幕后
点击次数:次 日期:2015-05-20

2015416日下午1时,由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省分会主办、南京林业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卡西欧杯”江苏省高校日语配音大赛在南京林业大学教五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26所高校代表队的100多位优秀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本次比赛的评委由中国日语教学研究江苏省分会秘书长彭曦、北京大学潘昀教授以及26支代表队伍的指导老师担任。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喻惠群老师代表学院致欢迎辞。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南京大学代表队获得冠军,我校代表队凭借扎实的语言功底、准确地道的发音和优美的语调荣获大赛二等奖。比赛结束后,日籍专家新村奈津希对整场比赛进行了点评。彭曦秘书长对本届比赛进行了总结陈词,高度评价了选手的整体水平和本届大赛的组织工作。

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部分。在预赛中,各代表队对各自所选日本影视作品片段进行现场日语配音,预赛成绩排名前十的代表队进入决赛。决赛为即席问答环节,各代表队派出一名代表,用日语阐述随机抽取的问题。各代表队的最后得分由预赛与决赛两部分成绩相加而成。比赛形式在考察参赛选手的语言模仿力的同时,考察了选手自己组织语言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极大地考验了选手对日语的掌控能力和心理素质。该项赛事创始于2013年,由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主办,前两届比赛分别在南京大学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是省内影响力最大、认可度最高、最具权威性的日语赛事。与前两届比赛相比,本届比赛规模最大,并在比赛形式上进行了创新,第一次在比赛过程中穿插现场观众即时互动环节和微信墙展示,获得了各代表队专家与选手的一致好评。


30多名外院师生齐心协力奋战四个月筹备大赛

2015116日,在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省分会会议上,我校以充足的准备材料、优质的师资团队等优势取得了第三届“卡西欧杯”江苏省高校日语配音大赛的承办权。之后,我院协调日语系立刻成立组委会,下设对外联络、会务服务等多个工作小组,明确各自分工,筹备具体比赛事宜。至赛前,为准备本次比赛,30多名外院师生已连续工作四个月,奋战共计300余小时。

由于各校视频格式不统一、带队老师名单迟迟不能确定等原因,筹备工作量大且繁琐,如何处理得当是个不小的问题。为此,组委会先后数次召开筹备会议,由于老师们教学任务较重,难以统一时间,会议常安排在中午或傍晚时分,老师们顾不上吃饭,下了课就赶过来开会。有时,有的老师来不及送孩子回家,便与刚下课孩子们一起匆匆赶赴会议场地。但最终我院教师、同学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工作任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院女教师汪然在完成本部与淮安校区的教学任务之后,加班加点地培训赛事主持人和我校代表队,常常工作到凌晨,为我校代表队最终取得好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过五关斩六将,26路“好汉”各显才能

     第一轮比赛由26支代表队分别进行5分钟的视频配音,《进击的巨人》、《樱桃小丸子》、《男子高中生的日常》等丰富多彩的选材、形象生动的配音使比赛高潮迭起。来自淮安工学院代表队的参赛同学感情表现充分,将视频中的人物对白诠释得淋漓尽致,获得了第一轮的最高分。   

本届比赛与前两届配音比赛相比,增加了即席问答环节。每支队伍派出一个代表抽取一个题目进行即兴回答。在考察参赛选手们的模仿力的同时,也考查了他们的日语应用能力,使结果更为公正、客观、全面。


“贵校同学对比赛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贵校各位同学对比赛的认真态度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赛评委、来自东南大学日本外教三泽老师说道。

据了解,本着“既然要做,就做最好。”的精神,参与配音大赛的五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之下不仅不厌其烦地将台词重复了近百遍,力求在高度还原语音语境的同时融入自己的见解,更为营造一流的舞台效果对上台顺序、站位、着装、致谢词等细节做了详尽的规定。接受采访时几位我校代表队的参赛选手甚至表示在准备期间有时候在梦里都在背台词醒来后则要接受更为魔鬼练习,常常练到嗓子肿痛方才罢休

“我很荣幸能代表学校参加这次大赛,为学校、为学院争来荣誉,苦点累点都值得。”在获得二等奖之后,校代表队成员黄建梅如是说。


比赛的意义:“请进来”与“走出去”

日语系主任何宝年老师说,举办这样的比赛,可以扩大我校的知名度,增加校日语专业在学界的影响力,同时起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效果,为我校日语专业的教师与学生搭建了与外校交流的桥梁,并可由此通过比对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激发校日语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努力完善自我。

惟妙惟肖的模仿有助于语言基础的巩固,地道的发音和正确的语调是理解别语言的关键,也是准确开关自己思想的阀门本次大赛,各代表队参赛选手联手为我们奉献了一场高水准的较量也帮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应目标和追赶的方向,感谢每一位参赛选手,每一位指导老师,以及每一位关注比赛的同学们,我们明年再见!


                                           (新宣中心 邓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