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人文:当代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成功举行
点击次数:次 日期:2021-01-05

  2020年12月28日,由《当代外国文学》期刊社、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环境与人文:当代外国生态文学前沿研究”高层论坛以线上直播方式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外国语学院、南林智库生态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协办,邀请国内生态文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

论坛开幕式由人文社科处高晓琴处长主持。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教授致辞。王校长讲到,2019年5月,学校成立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是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他相信此次论坛必将有力推动学校在新的历史机遇期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发展质量,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林业大学,也必将为生态文学研究进一步指明突破方向和探索路径。


《当代外国文学》主编杨金才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当前全球生态危机依然存在,外国文学界有必要转向生态文学这一重要文学景观,发掘其中的生态警示与教训对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次论坛共分四场专家报告。论坛第一部分两场报告分别由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聂珍钊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刘建军主持。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新福教授高屋建瓴地梳理了当下(美国)生态批评的研究内容、理论动向与热点话题;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尚必武就“文学世界建构的叙事方式及其非自然维度”提出详细叙述;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教授则以小说《拍卖第四十九批》为例解读了“托马斯·品钦小说与美国都市景观的书写”,丰富了当下文学生态批评的研究维度。

论坛第二部分两场报告分别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宁教授和南京大学方红教授主持。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帆教授做了“风景、门槛与记忆——彼得·汉德克《痛苦的中国人》的另一种解读”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程相占教授从对全球疫情的反思出发,阐释了“新冠病毒与作为文化病理学的生生美学”;江西师范大学唐伟胜教授以瑞克·巴斯的动物叙事为例,探讨了“动物性与动物意识的文学再现”;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副院长韦清琦教授论述了“蕾切尔·卡逊环境书写的左翼伦理思想”;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佘军教授以“温德尔·贝瑞笔下家庭农场的三个书写维度”为题探索了作品中的处所意识、乡村社区复兴与生态田园想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姜礼福教授关注人类世生态批评与当代西方气候变化小说,就“空间·资本·权力——新环境史观视阈下的《水刀》”展开了论述;最后,外国语学院韩启群教授在“比尔·布朗新物质主义批评话语阐释”的发言中追溯了布朗式新物质主义批评话语的嬗变,并针对未来研究拓展发表了见解。

外国语学院院长陈莉萍教授致闭幕辞。她向各位专家学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指出,此次论坛必将为我校生态文学研究再次注入强大的推动力,也将南林智库建设推至一个新高度。

本次高层论坛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在线参与论坛的学者近5000人,提升了我校生态文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