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点击次数:次 日期:2024-10-25

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位类别代码及名称:0551  翻译硕士

领域代码及名称:055101  英语笔译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培养目标

本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培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符合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高端语言服务人才。充分利用我校在林学、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的优势,结合外国语学院自身的条件和师资优势,与校外实践单位充分合作,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懂林擅译”的语言服务人才。

本领域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培养要求:

1. 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 了解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前沿,掌握翻译行业的基础理论、翻译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熟悉语言服务行业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规范,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够能够解决语言服务领域的相关问题。

3. 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能够从事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笔译和语言服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领域方向名称:英语笔译

本领域方向是满足语言服务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了解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掌握翻译基础理论,全面发展翻译能力,包括文学翻译技能和非文学翻译能力,尤其是林学、生态学及相关领域的翻译能力。

三、学制和时间安排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2年,按课程学习与实践及论文工作并重的原则,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实践教学与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学习年限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学位类别研究生应至少修满38课程学分,至少有1门校外导师、行业专家等授课的课程,至少有1门全案例教学的课程。各类别课程的学分要求见下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暂时不填,研究生院统一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最低学分要求

公共必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20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40


中国语言文化

3

60

专业必修课


翻译概论

2

40

14


笔译理论与技巧

2

40


口译理论与技巧

2

40


文学翻译

2

40


文体与翻译

2

40


法律翻译

2

40


林业类文献翻译

2

40

选修课

指定选修课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2

40

18


其他选修课程见附录清单



五、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

1.     课程学习:应达到课程设置中相应的要求;

2.     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学术报告:

每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两次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学术报告

3.     选题及开题报告: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确保意识形态正确,体现本学位的专业特点,鼓励与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相关的选题,同时紧密结合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管理、翻译市场与行业、翻译技术与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具体问题,符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目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选题论文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初完成;开题报告用中文撰写,长度不少于3000词。阅读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40/部,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部,其它具体要求详见《南京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4.     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在第三学期的11月下旬进行,旨在加强学位论文管理、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是对学位论文工作的阶段性督促和检查。学院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论文进展、工作态度等进行全面考查。

学生对论文的理论基础、总体框架、典型案例等内容进行公开汇报,考核小组对汇报内容和质量进行全面评价。中期检查合格者继续进行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不合格者,由学院在两个月内对其进行重新考核,重新考核通过者,方可继续进行学位论文撰写等工作。

5.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6学分;

英语笔译领域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侧重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到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不少于一个学期的专业实践,累计完成至少15万字的笔译实践量,提高翻译技能和职业操守。实习结束后,学生须填写实践报告,并提交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作为完成实习的证明。以学术沙龙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实习的过程、心得、理论与实践的积累等进行公开汇报,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实践学分。

6. 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用英语撰写,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任选一种):

1)翻译实践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文或英语的文本进行原创性翻译,原文字(词)数不少于10000字(词),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撰写不少于8000词的实践报告。

2)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笔译或语言服务业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撰写不少于15000词的实验研究报告。

3)翻译实习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笔译实习,并就实习的过程撰写不少于15000词的实习报告。

4)翻译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就翻译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撰写不少于15000词的翻译研究论文。

7. 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分为预答辩和正式答辩两个阶段。

预答辩的答辩委员会由 3~4 位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或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产业(行业)专家组成。通过预答辩的学位论文方可进入校外匿名评审阶段。匿名评审须经至少2位校外专家评审通过后方能进入答辩程序。

正式答辩的答辩委员会由 5~7 位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或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产业(行业)专家组成,其中硕士生导师不少于三分之二,校外专家不少于1人。

 

 

 

六、培养进度安排表

培养环节

进度安排

备注

课程教学

1-2学期


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学术报告

1-2学期,每学期一次


论文开题

3学期9


中期考核

3学期11


实践教学

3学期7-12


论文预答辩

4学期3-4


论文答辩

4学期5-6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审核批准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符合申请学位条件的,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可授予文学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